發表文章

【內科】壓力山大,膽固醇高大

圖片
膽固醇高不是肥胖人的專利 臨床上常有患者問說:「醫師,我飲食沒有很油膩,也沒有很胖為什麼我的膽固醇會超標?」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一般我們所接收到的資訊,認為膽固醇與肥胖有關,腰圍過大內臟脂肪堆積會增加膽固醇升高的風險,且與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連,像是與油炸或反式脂肪等加工食品有關,以上這些都是非常正確的資訊。 除了飲食習慣,要注意內在問題--家族遺傳、壓力 身體的膽固醇70-80%由肝臟合成,20%-30%才是由食物中攝取而來,這告訴我們內在的問題其實佔了很大一部分,也是為什麼瘦的人或是飲食相對健康清淡仍有膽固醇過高的可能。 首先,家族遺傳的影響仍不可避免,即使是瘦的人,如果家人有高膽固醇、高血脂的病史,其身體對於代謝膽固醇的能力較差,一樣會有高膽固醇的情形。 再來是常被忽略的因子---壓力 膽固醇是合成壓力荷爾蒙的原料之一,長期處於高張壓力緊張的環境下,身體血液中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C)會增加,將膽固醇帶入血管沈積增厚失去彈性,增加心血管的風險。 壓力往往也是造成睡眠問題的元兇,長期睡眠不足或熬夜同樣會造成膽固醇增加外,另外還有像是免疫下降、代謝變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自律神經、內分泌失調等諸多問題。 中醫觀點--肝脾不合、虛勞體質 在中醫的觀點,正常生理,肝的疏瀉升發與脾的升清運化形成一個接力的狀態,在壓力緊張的環境下,肝的疏瀉升發過多或不暢都會影響脾的升清運化,所謂的肝木乘脾土、肝脾不合。這會造成人體氣機的循環出現障礙,就容易有代謝產物的產生,例如痰飲水濕,膽固醇就屬於其中一種。 長期壓力大、失眠會對身體造成惡性的循環,容易進入虛勞的範疇,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臟腑氣血失調問題,這都與前面說到的免疫下降、代謝變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自律神經、內分泌失調等相關,不能輕忽。 上述的症狀都可以透過中醫的調理來改善,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壓力的來源,要有釋放壓力的管道。 源頭壓力要釋放 運動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可以試著把運動加入到日常的生活中,變成一種習慣,相信有血清素與多巴胺的調劑,壓力會獲得改善。此外,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幫助大腦的思維更清晰,有時就在運動的過程中蹦出新的想法或解決方法。 從每天的生活習慣中做一點改變,累積下來也會是巨大的,重點是持之以恆,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不管是疾病、壓力都是,也不會一天瓦解,設定目標固然...

【內科案例分享】男性血尿、漏尿中醫調理

圖片
血尿   一位69歲的男性患者,初診主訴為尿中有血,用衛生紙擦拭會有一點淡紅色或粉紅色的血絲,中國醫檢查為正常,雖然不是每天,但隔幾天就會出現一次。 患者五年前發現攝護腺癌,經由達文西手術與放療治療,目前定期追蹤PSA指數皆正常。 一般當患者出現血尿的狀況,且沒有特別的灼熱疼痛頻尿等症狀,過去又有相關癌症的病史,首先還是會考慮到腫瘤方面的問題,不過因為有至中國醫檢查且PSA指數也正常,就可以比較放心。 男性出現血尿的情形,一般有五種原因 1. 感染--包含尿道、膀胱、腎臟的感染,常伴隨頻尿、解尿灼熱刺痛、腰痠痛 2. 前列腺問題--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炎都有可能造成血尿 3. 結石--膀胱、腎臟的結石可能刮傷組織造成出血 4. 腫瘤--膀胱癌常與無痛性血尿有關 5. 尿路系統與外傷--外傷導致尿路系統損傷可能導致出血 依據患者的證型與脈象表現,開立清熱通淋的處方,服藥後無再出現血尿的情形。 漏尿 血尿的問題解決後,患者還有一個影響生活品質的問題,因為之前攝護腺癌開刀與放療後會有漏尿的情形,依據患者的描述,沒有固定的模式,可能好幾個小時都不會漏,但也有可能突然漏,漏尿的量會很大,患者自述會用漏尿墊,但量大時仍會漏出,需要更換褲子,只有躺下時不會漏,晚上約一個半小時需夜尿一次,還好上完廁所皆可繼續入睡不影響睡眠。 一般來說,攝護腺癌開刀後確實會造成漏尿的情形,有時因為腫瘤位置與大小,開刀影響範圍不同,漏尿嚴重程度也不同,但隨著手術後時間推移,症狀應可逐漸有幅度的改善,但就這位患者的狀況來看,開刀至今約五年,漏尿的症狀仍相當嚴重。 目前服兩週的藥後,明顯漏尿的量與次數有減少,不會有量大漏出的情形,漏尿的時間也比較有規律性,大約是晚上9點前後這段時間,夜尿情形則進步到2次或1次。 漏尿的問題在中醫的角度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有關 肺主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脾主升清、運化 腎主收藏固攝 當無法正常發揮這些生理功能,就可能會有遺溺漏尿的情形 這類患者多屬於寒甚的體質,特別是下焦元陽的不足,寒甚陽虛動力不足導致無法完成剛剛提到的肺脾腎生理功能,導致膀胱化氣失調。 目前雖仍有漏尿的情形,但生活品質已大幅改善,持續中醫的調理,就會更好! 另外可適當搭配一些養身運動,像是太極拳、八段錦,培養身體的能量與氣的流動,增強身體的循環。 益樟中醫診所 簡意軒 醫師 撰

【節目訪問】用英文聊中醫 Let's talk in English!

圖片
前陣子陪小孩唸英文的時候在想,除了讀paper、寫paper之外還有哪些地方用的到英文,而小朋友又愛看Youtube,就想說試看看用英文來講中醫好了 謝謝MEnglish,滿好玩的一次經驗! 影片按cc有中文字幕,可以順便聽聽中醫相關的英文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EOQP4sCQM   美醫誌官網: https://memedia.com.tw/topic-1396.html

【中西整合醫療案例】癌症中西醫合療

圖片
中西醫治療癌症時,中醫扮演的角色   -改善緩解放化療副作用 -維持體力避免血球過低 -適時加入中醫抗癌藥物增加抗癌療效 西醫的化療藥物就像是現代的軍事武力裝備,飛彈、砲彈、甚至核武,毀滅力強大,勢必造成癌細胞腫瘤的破壞,同時所到之處必會滿面瘡痍,特別是連續的化療、放療在身體所累積的長期影響。 癌細胞是生長分裂快速的細胞,化療藥物的特性會針對這種生長分裂快速的細胞毒殺,而身體同樣細胞分裂快速的地方就連帶受到破壞,像是腸胃黏膜、口腔、毛囊、骨髓造血細胞,這也是為什麼往往化療副作用會有噁心嘔吐脹氣拉肚子、口破牙齦出血、掉髮、血球降低等症狀。 放療副作用雖然會因照射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不過主要因為高能量的照射原理關係,局部病灶常會產生發紅、乾燥、甚至脫皮起水泡的症狀。 上述這些放化療的副作用,都是不可輕忽的問題,腸胃問題影響消化吸收,身體的營養就無法補充,加上口腔問題影響進食,容易產生惡性循環,身體的不適也往往影響睡眠,這些因素導致身體更虛弱而血球數目無法恢復,特別是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的低下,造成免疫力低下、貧血頭暈、出血等症狀,進而無法接受接下來的化療療程或是增加感染併發症的危險。 中醫如何看待與分析癌症與緩解放化療副作用 中醫的藥物有性味歸經,寒熱藥的區別,參考醫家黃金昶的理論,其實我們可以將這樣的思維套用在西醫的化療藥或是放療等治療方式上,像是以乳癌為例,常用的紫杉醇類的化療藥物依其副作用的症狀可以將其歸類為寒藥,副作用治療以回陽為主;而小紅莓類的化療藥物容易有手足症候群、口腔黏膜炎、心臟毒性可視為熱藥,副作用治療以滋陰為主。 放療高能量的照射則可視為燥邪所造成的副作用。 另外,依據不同的癌症與部位也可以將其區分屬性,例如大腸癌多屬濕熱型、鱗狀細胞癌屬火熱型、骨肉瘤屬於寒濕型等,這些都是臨床診斷用藥上的考量。 而改善副作用的不適就是改善身體體質環境,必能增加西醫放化療的效果。 中醫扶正也能祛邪,要適時合參檢驗數據與理解背後含義 中醫扶正(增強體機能、補氣血)相信是大家都廣熟知曉的中醫強項,而袪邪(消滅外來細菌病毒、癌細胞)其實中醫也有其對應的武器。 像是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龍葵、燒乾蟾、守宮等都是研究有抗癌效果的中醫用藥。 借用中醫前輩戴承杰醫師所說,中醫是傳統兼具現代的軍事裝備,可想成是一名饒勇善戰的戰士騎著一匹赤兔馬,但帶著GPS導航系統,不像西醫...

【中藥介紹】有點牽強的中藥諧音梗520->五味子

圖片
五味子有兩種,哪種才是正品?  一種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的乾燥果實,主產於東北,稱之為北五味子;另一種為同屬華中五味子的乾燥果實,主產於西南與長江流域以南,稱之為南五味子。 雖然都叫做五味子,但其果實的外觀、顏色與功效上仍有所差異,所以在藥用上,使用的是北五味子為正品。 五味子的名稱由來 五味子因為同時有酸苦甘辛鹹的性味,五味具備而得其名。性味對應身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所以五味子對身體臟腑皆具有補養的效果,而其中又以酸鹹為主,酸能收澀、固澀;鹹能下、能軟堅,對應到的是我們的肝腎,有滋補肝腎的效果。 五味子的功效 五味子主要用於虛性的體質,例如肺虛與肺腎兩虛的久咳喘,可收斂肺氣,使氣機下行而入腎。 酸亦能生津,這有什麼功能呢?例如中暑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的關係,身體無法有效散熱,加上大量流汗身體的水分津液減少,血液變得濃稠,心臟的負擔增加,而造成胸悶喘、心跳加速、頭暈等症狀,更嚴重則恐導致心肌梗塞。 在中藥生脈飲的組成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目的就是治熱傷氣陰而有強心的作用。 五味子的固澀作用也用在於自汗,主要還是與肺腎這兩個臟腑有關,因為肺主皮毛,與發汗有關;而腎要能藏,因腎氣不足造成陽不斂陰而自汗。 自汗可透過五味子的作用而改善,像補養藥類的藥方,人身養榮湯的組成有加入五味子就可了解。 典籍與現代藥理研究 此外,透過《本經疏證》對五味子的描述我們可以更了解其作用 五味子在本經疏證被歸類為上品 《本經疏證》:「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在現代藥理研究方面,五味子有下列功效 1. 有抗氧化作用-延緩老化 2. 促進心理健康-安神緩解焦慮,幫助睡眠 3. 抗疲勞-加強精神與活力 4. 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循環與免疫力 益樟中醫 簡意軒 醫師 撰

【內科案例分享】把關者是中醫師其中一個角色,適時轉介患者接受西醫檢查與治療

圖片
看似一般的頭暈症狀 最近臨床上有一位媽媽帶著國中兒子來求診,主訴因為頭暈的問題,我詢問之前有沒有看過西醫或抽血檢查,媽媽說之前因為很暈有去掛急診,急診醫師認為是耳石脫落的關係,但當時沒有抽血檢查,當下做完耳石復位有緩解,不過這陣子又很頻繁地說會有頭暈的症狀。我把完脈後覺得血虛的非很嚴重,他的頭暈應該不是耳石的問題,是與貧血有關,並且建議一定要去抽血檢查! 下禮拜媽媽回診時說後來檢查血色素只有4 g/dL,一般男生正常要在12 g/dL以上,所以當下馬上就進行了輸血與安排後續進一步的檢查。 頭暈的背後原因多多 頭暈可能的原因很多,西醫也是,在中醫也是,例如像是氣血不足、肝陽上亢、心氣虛、外感暑邪、寒邪、身體對濕氣代謝的失調、肩頸緊繃等等也都可能造成頭暈的表現,而患者除了頭暈之外,並沒有抱怨心悸、易喘、虛弱等其他貧血相關的症狀,媽媽說在學校體育課也沒有特別聽到他抱怨,所以家人並沒有往貧血這方面去想,也剛好之前急診並沒有抽血而錯過了可能提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 望聞問切找出主要病因 有時候中醫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個把關者,要適時的把患者轉給西醫,這反而是對患者更好的照顧。像是急重症或是癌症化療開刀,該讓西醫介入要讓患者了解,中醫師本身也要具備辨識的能力,透過望聞問切其實給予我們很多指徵。這位國中生患者,其實最一開始我注意到的就是望診的氣色,面色恍白,唇無血色,手不溫,聞診聲音弱小,加上把脈關後浮而無力,很明顯就是氣血皆不足,主要是因為血虛,而造成氣無從依附。幸運的是患者這段時間沒有發生呼吸喘促、甚至暈倒撞傷的情形,如果有這可能讓治療多了其他變數。 其實這段時間中醫同樣也可以幫忙,不過因為患者排斥吃中藥,希樣單純的吃西藥就好,其實只要患者願意接受治療,不管中西醫都是好的,並且轉介給西醫進行輸血就是很重要的治療。接下來要注意後續血球有沒有再掉,並找出是否有出血的可能原因或是造血工廠源頭的問題。 益樟中醫診所 簡意軒 醫師 撰

【中醫養生衛教】冬季養生---藏、慢、暖

圖片
氣候在走,養生觀念要有 還記得去年一直到冬至天氣仍維持相當的熱情,當下很難想像今年過年還會出現寒風刺骨的冷洌感,而最近日本也出現霸王級寒流,四國、九州都罕見下雪,極端氣候已成常態,天氣似乎不像以前一樣四季分明,不過在臨床上仍可觀察到人是跟著節氣走,會受到外在的風寒暑濕燥火影響,所以針對不同時節我們還是要遵從其養生之道。 冬天大衣毛帽,帶著手套的雙手放在胸前搓揉,搭配呼出的白煙,加上飄雪如絮、白雪皚皚的景色,宛如偶像劇般非常浪漫的劇照。不過若沒有適當地做好冬天的養生,頭痛的表情加上掛著鼻水咳嗽的NG照只是日常寫照,除此之外,心血管疾病、中風等更是冬天要注意的大事件。 首先來談談冬天容易發生的症狀與疾病 感冒症狀--頭痛、流鼻水、咳嗽、發燒、喘、鼻竇炎、中耳炎等上呼吸道與下呼吸道症狀 冬天常常發生感冒大流行,這是為什麼呢?感冒的源頭是由於免疫力下降,讓細菌病毒有機可趁,冬天因為天氣冷造成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循環於身體的免疫細胞減少,因而殺菌功能減弱,再加上冬天多待在室內,感冒傳染的風險就大幅上升,此外冬天因減少戶外活動使得身體減少藉由曬太陽所獲得的維生素D,維生素D有助於身體抵抗細菌病毒,這也是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感冒風險的原因之一。 手腳冰冷 冬天天氣冷造成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特別是末梢血管,這在血中動力不足的低血壓患者身上更容易看到手腳冰冷的情形。 血壓高 研究顯示,冬季相較於夏季收縮壓平均高12毫米汞柱,舒張壓則高6毫米汞柱,氣溫每下降1度C,收縮壓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張壓上升0.6毫米汞柱,血壓波動冬天明顯大於夏天。因為血管也有熱脹冷縮的物理特性,血管收縮血壓就會往上升,相反地,舒張時血壓就會下降。冬天室內室外溫差大,本身有高血壓的患者要特別注意,也要避免受情緒波動的影響。 心血管疾病 如前所述,冬天血管收縮會使得血壓上升,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相關問題的患者,例如高膽固醇、高血脂、粥狀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等情形,一定要特別小心,這些都是隱形殺手!當天氣變冷血管收縮,血管硬化所剝落的斑塊隨著血流阻塞住血管,就會造成心肌梗塞或是中風,都是非常嚴重與生死一瞬間的疾病。 疲倦沒精神 人是屬於恆溫動物,在寒冷的冬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代謝,所以當我們吃得不夠、睡得不充足,加上本身就屬於心氣不足的體質,就更容易感到疲倦沒精神。 疼痛拉傷 在冬天低溫下我們身體肌肉延展性也...